英娘和莺儿叹息一下,也回房去了。
天启五年七月一日,陈枫正在指导工人们做准备工作。
一切都准备完毕。
工人们正在将要用到的东西运上炉顶的布料台,首先将练好的焦碳放入布料斗,放满了斗。
六个人摇动布料手柄,在齿轮的带动下,料斗内的布料机将焦碳从炉顶均匀地布到炉底,一直布了13000多斤,接着又将经过加工1000斤铁矿和5000斤锰矿混合,用同样的方法布料。
最后是布石灰石,莹石的混合物。
做完后关上料口,待工人们下来完,陈枫在灶口处倒了一小桶桐油进去,然后扔了一个火把进去。
火点着,待一小会,火势点燃了焦碳,陈风下令鼓风。
三个人同时摇动鼓风机的摇柄。
一阵“乌~乌”
声响起,随着风力的加大,炉内的火发出“呼~呼”
的响声。
而此时,炉里开始产生一氧化碳,并连续从预留的小管孔处喷出,由于温度过高出来碰到空气便燃烧起来,陈枫命人把管道接通,于是煤气通入灶了,更是一阵更猛烈的火燃起。
直到一个时辰左右,铁水从出水口源源不断地流。
而在出铁水口处,一根比人还粗的铁管里面抹有厚厚的耐火泥,将铁水引到十来米外的场地,而场地上面则摆满了用铁皮和耐火泥做成的一条条的槽,每条都有五米长,十公分阔,十公分深。
而一条更大的横槽在上面将铁水接住才通过各个出水孔分流到各个小槽铁水不断地流出。
而每次则分流5组小槽,小槽满了之后再分流第二组~~~~。
而在铁水满槽时又有工人拿做好的耐火板,耐火板为中间一块铁皮,两面抹了耐火泥。
将一条槽里的铁水分成5份。
忙了一个时辰,地面上的小槽差不多都装满了铁水,而高炉里也没什么铁水流出了才停火,待半个时辰,又将炉顶的出气孔打开排气。
而炉渣则从炉底的排渣口用工具掏出。
第二天陈枫又去到了炼钢厂,此时工人们将冷却好的铁锭拿出来称重码好,不过陈枫知道这些不是铁锭而是锰铁锭,这东西是炼出接近现代钢的重要原料,也是锰钢的主要原料之一。
最后统计,昨天炼得锰铁3500斤。
今天,陈枫要炼的是铁水,昨天由于没有把料铺到设计定量,这次陈枫要铺二万斤焦炭,一万斤铁矿和六千斤的石灰石及莹石的混合物。
分两次铺,即第一次,一万斤焦炭,五千斤铁矿,三千斤石灰石及莹石的混合物。
然后再重铺一次。
做完后,重复昨日的点火,而焦炭也同时开工。
待一个时辰后开始出铁水,铁水送到停在钢包车上的钢包中一次能装1000斤左右,5辆钢包车停在5条铁轨上。
左边第一辆先装,大约三十分钟,装满了第一辆。
开始装第二辆,而装好的则有人力拉到指定的地方去炼钢。
钢包车停在一个类似船坞的坞台,工人将一条用耐火泥封好的铁管将煤气和空气混合(空气的压力用人力鼓风机提高。
)然后通入铁水,一阵浓烟和大火在气体通入下冒起,二分钟左右铁水由桔黄色变成亮白色,此时的温度正合适练钢,于是陈枫令人把气管去掉,开始倒入一些废铁和50斤锰铁,及50斤的炭粉。
然后用耐火棍搅动,待5分钟后停止搅动,然后丢入二包共二十斤的生石灰和十斤硅石。
然后把钢包车拉出坞台。
进入到连铸,在那里,工人用钩子将包底的出水口那个扣子扣开,封住出水口的铁块一边没了支撑,于是自动打开,特制的耐火沙流出,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和钢水粘结,要用准备好的长钩子,在钢包外面捅穿,大约5分钟,被捅穿了,钢水从出水口流到了耐火槽,然后再分流形成钢锭。
第二包钢水出来,陈枫让工人们放了二百斤的锰铁,同时少放30斤碳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